太歲頭上動土,太歲是個啥?
太歲,俗稱:肉靈芝
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
“肉芝狀如肉。附于大石,頭尾具有,乃生物也。赤者如珊瑚,白者如脂肪,黑者如澤漆,青者如翠羽,黃者如紫金,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”。并把它收入“菜”部“芝”類,可食用、入藥?!?div style="text-align: left; margin-bottom: 10px;">
不過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是由粘菌、細菌和真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,而關于“太歲”的作用和藥效,在生物界始終有爭議。
道教文化的太歲神
首先要明確,道教和道是兩回事,前者是宗教,后者是哲學。在道教的體系中,太歲神是掌管人命運和流年的神靈,因此每年春節時,道教信徒都有參拜太歲神的習俗,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“拜太歲”。
道教里面太歲神一共有60位,對應六十甲子年,每年一位,掌握著人間的善惡禍福。

相比于佛教里面的神仙,道教里面的神大多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。
比如今年壬寅虎年,道教里的太歲神就是元朝時期,來自湖北的賀諤大將軍。
民間將其稱為“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”

有心人說不定今年也看到過賀諤將軍的畫像或擺飾品。
需要說明一點的是,太歲神在古代民間,是個讓人膽寒的兇神。
在《水滸傳》中,作者形容武松令人膽怯,就如此寫道:
心雄膽大,似撼天獅子下云端;骨健筋強,如搖地貔貅臨座上。如同天上降魔主,真是人間太歲神。
太歲神魔主大概也就同意思了。

所以太歲神在古代民間傳說里是令人害怕的,所謂“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”,正是如此。而隨著時代的推移,科學的進步,神明也就越來越沒那么可怕,所以在現代人的心目中,傳統里的那些兇神,其實也都逐漸溫和了不少。
易學里面的地支
大家都聽過一個說法,本命年犯太歲。而這里的太歲,實際就是十二地支其中的一個。
十二地支知識可以看之前文章:天干地支與六十甲子
比如今年2022,虎年,也就是農歷壬寅年。這個壬是天干,寅就是地支。這個「寅」,就是太歲。
而寅對應的生肖就是老虎。所以生肖里的虎一般也說是「寅虎」。
所以今年屬虎的朋友,也叫值太歲。
而犯不犯太歲,其實就是根據十二地支的數理關系,找出和寅不利關系的地支,一般指刑、沖、破、害等。
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:刑沖合害
舉個例子,今年壬寅虎年,根據地支六沖,寅和申相沖。申為申猴,所以你是今年屬猴的朋友,其實是犯太歲的。
而并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中的本命年才犯太歲。